前言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卫生健康领域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疗改革、强化医疗卫生基本服务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有关部门形成了《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扎实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工作,并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议。由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第22次常务会议在8月30日召开,原则上审议通过《意见》和目录调整工作。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等领导同志系统介绍了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工作情况。首先,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调入调出并重,中西药并重”原则,品种数量增加。另外,在《意见》中强化基本药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功能定位和如何完善。而更为重要的是从老百姓受益的角度来讲,调整能带来五项重大利好。据介绍全新的《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意见》和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出台。
调整完善五项准则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基于5个方面的调整完善。
一是更加注重临床需要,突出药物临床价值,目录实行动态调整,对新审批上市、疗效有很好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适时启动调入程序。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要求对市场供应易短缺的基本药物,通过市场撮合、定点生产、纳入储备等措施保证供应。
三是更加注重做好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全面配备、率先使用基本药物,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四是更加注重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联动,强调按程序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率先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逐步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仿制药品种调出目录。
五是更加注重与医保支付报销政策做好衔接,医保部门需要按照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基本药物率先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或调整甲乙分类,逐步提升实际保障水平。
基本药物目录重点变化梳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本次目录调整,坚持调入调出并重,中西药并重,共调入药品187种,调出22种,目录总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曾益新副主任还特别的指出,在原则上各地不再增补药品。
另外在覆盖主要临床主要病种的基础上,将重点聚焦癌症、儿童、慢性疾病等病种,新增品种包括抗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用药22种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球首个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全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类新药。
调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主要是临床已有可替代的药品,或者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确切、临床已在被逐渐淘汰等等原因。此外,逐渐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仿制药品种调出目录。
有记者提问这次《意见》的调整力度大,到底能够给老百姓具体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针对这一问题,曾益新副主任答道:“一切政策制定都是从群众受益为基本的出发点,同样这次基本药物制度和目录的调整都是要紧紧的围绕这样一个基本,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第一,这次基本药物目录覆盖面更广,品种数量首先在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而且还聚焦癌症、儿童和丙型肝炎等病种,从而能够更好服务群众的需要。
第二,更好的满足分级诊疗的需求。所以这次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统一执行集中采购确定品种、剂型、规格、厂家、价格,解决了上下级医疗类机构用药不衔接问题,为患者基层就近就医能够提供更多便利,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
第三,基本药物质量更有保证。对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要率先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且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另外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检,加强生产环节监督检查等措施,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信得过的药品。
第四,基本药物供应更有保障。特别加强“易短缺”药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提早防范解决短缺苗头的问题。对临床疗效确切、价格较为低廉的药品,一定要通过这样一个制度来保障供应,为患者提供持续生产供应有保障的基本药物。
第五,通过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合理用药降低费用,由医保和财政提供支撑保障,从而在管理慢性疾病中,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基本药物,逐步提高基本药物的实际保障水平,让患者愿意使用基本药物。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是前提。为防止“长生疫苗”类似事件再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实施基本药物品种覆盖抽检和全流程检查措施,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信得过的药品。下一步,国家2018版基本药物目录将正式对外发布。